为破解耐高温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卡脖子★”难题,大唐郓城公司推动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联合中国钢研★、宝武特冶★、东方电气等全产业链30余家单位,历经6年49轮次试验试制★,成功攻克G115钢工程化应用技术难题。该成果通过了我国特种设备新材料应用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级别最高的技术评审★,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试制试用决定书★,并实现国产自主马氏体耐热钢G115®在郓城项目的首次应用,标志着我国打破了能源行业关键耐热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局面,国产化水平★、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推动关键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材料装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
同时★,该项目着力推进灵活低碳转型★,积极推动生物质掺烧等技术应用★,并通过系统优化★,机组深度调峰能力达到20%,更好发挥了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煤电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该公司主动参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树立科技创新★“新典范”,联合东方电气、钢研总院★、宝武集团等17家单位,共同承担了工信部★“新材料应用示范平台★”建设任务,加入由钢研集团牵头组建的★“中央企业高端金属材料创新LHT”、与东方电气集团共同组建了★“中央企业先进电力装备创新联合体”★、即将承担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归口管理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任务,聚合各方力量,实现优势互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煤电发展路径,始终以★“创新”为指路明灯★,聚焦科技创新★“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力以赴将郓城项目打造成为攻克关键技术、集成先进成套技术装备★、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点亮新一代煤电建设之路。
该公司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大唐郓城国家电力示范项目优势,加强与产业链顶端的产学研用企业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方式,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及新技术应用★,逐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渠道,顺利完成“630摄氏度二次再热机组智能控制及优化运行”等5项集团公司级科技课题研究,“630摄氏度高温材料50%效率燃煤发电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已进入中期阶段,组织申报的能源领域第四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专家评审,成功入选中电联★“大国重器”名录,为打造新一代煤电示范提供了核心动力源泉。
“国家‘十三五’期间唯一立项的百万千瓦级火电示范项目★”“山东省2020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国资委创新联合体重大攻关载体”……这一系列耀眼的“名片★”★,无不彰显着该项目的 “硬核科技力量”,尽显“大国重器”之风范★。
12月18日★,《中国电力报》刊发了大唐郓城630摄氏度国家电力示范项目深度报道《创新之光点亮新一代煤电路》
该公司构建“创新工作室团队创新,技术人才引领创新★,全员参与创新”体系★,开展重点难点项目“揭榜挂帅”攻坚工作★,以创新大赛、QC活动、专利研究和科技项目攻关为载体,引导广大职工深入探索解决工程一线通病★、难点问题的★“特效药”,挖掘创新创效、降造优化的“金点子★”,切实解决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大唐2024年优秀攻关团队、菏泽市全员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取得11项发明专利★、7项协会“五小★”创新一类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并发布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0项,让科技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作为630摄氏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国家电力示范项目,该公司力争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开新局★,统筹推进煤电转型升级★,积极推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应用,锚定“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科技创新★、工业化与去工业化★、安全文明施工全国示范”8大目标★,聚合火电装备全产业链优质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突出国产化制造★,将技术创新作为项目建设核心驱动力,开展煤电新技术的深度探索★。
新一代马氏体耐热钢G115®首次工程应用★,就是这座国家电力示范项目的一大创新制胜“法宝”
该项目以“再热蒸汽温度达到630摄氏度和机组发电效率突破50%★”为示范点,创新采用双机回热★、烟气余热利用等“十大创新技术★”,实现了设计压力35.5兆帕、再热蒸汽温度达631摄氏度,发电热效率首次突破50%★,供电煤耗低至256.28克/千瓦时★,创造了“压力最高、温度最高★、效率最高、煤耗最低★”的四个世界之最★,对我国火电技术的自主创新★、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11月21日★,大唐郓城630摄氏度国家电力示范项目新一代煤电技术咨询会在山东郓城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