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文逻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主张以人为本★★★、文化和经济双向融合与互融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文经济社会形态和现代文明形态,以人文价值引领经济,满足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旨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摆脱和超越西方式现代化以★★“理性人假设★★”和“资本拜物教★★”单纯追求“物的现代化★”所固有的★★★“人文缺失”弊端,走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的现代化”的新未来,以人文全面提升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开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光明前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本质要求的经济学表达。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习文化思想和习经济思想的有机统一。全面梳理习关于文化和经济融合互动关系的思想和论断,理解和把握从《之江新语》中阐发的★★“文化经济”重要思想到党的二十大后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演化逻辑,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习文化思想与习经济思想所形成的与时俱进的话语逻辑,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人文新赛道。要以人文新赛道重新布局激励经济发展的新版图。在企业内部倡导企业家精神、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企业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中扬优扶弱★、拓展合作精神;在政府公共政策治理中强调公平正义;在国际竞争中倡导多方主体★★、平等交往、合作共赢★★★。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表达★★。新时代中国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魂脉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说,主要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唯物史观的思想传统。传承守正马克思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开端,到《资本论》对于西方经济学“资本拜物教”★“漠视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超越西方经济学★★★“人文缺失★”弊端★、沿着★“人文回归”道路走向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形态,这是当代理论创新的重大使命。
西方非主流经济学主张的“人文经济学”存在诸多局限。为了探索人文引领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西方非主流经济学也提出和主张★“人文经济学”(Humanomics),这一方面表明了创造人文经济社会形态的美好追求是人类共有的★★,另一方面由于资本逻辑所限★★★,西方在表达人文经济学的语义上存在很大的知识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资本逻辑在知识构造和思维地平上的藩篱,因而有关解释都是在其他语义上加以界定。
人文新规则。制定人文新规则,让经济和文化双向渗透★、融合★★、转化,成为引领市场、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新航标★★。
2025年02月15日13:37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5年第3期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建构不仅要深入研究实践样本与人文经济的内在关联★★、特质和内涵★★,还要以世界眼光和大历史观系统梳理和全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书写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论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理论建构的民族根脉★。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连续体★,不仅有数千年的人文经济思想传承★★★,更有历史悠久、文脉连续的历史工商名流从商实践的优秀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文经济的思想资源是极其丰厚的★★★,并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经济学传统形态。概而言之,这一形态就是将“以人为本★★、经世济民★”作为纲领的和合经济学★★。
一是指文旅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经济学。与物质领域的产业经济学相比,文化产业经济学只涉及文化产业分支领域,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本获利本性的抽象★★★“理性人”假设的窠臼。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展现了全要素生产率演化规律的未来趋向★★★,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文新动能是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的必然结果。唯物史观指明了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然而★★★,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主导要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不同的要素主导。
三是指抽象的人本主义经济学。虽然也倡导经济学要★★“以人为本”,反思和批评西方主流经济学漠视人的弊端,但是,这一理解的前提就是保留★★“理性人假设”,而在经济学的实践中加以“亲民化”道德修正。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生态文明等的国际组织正是这一理解的实践范本。从这个意义上★★,人文经济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资本主义★★★”的道德表达。
浙江是习关于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重要萌发地。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的《“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就富有远见地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之江新语》一书中的多篇文献阐明了“文化经济★”的相关思想★。
二是指将西方经济学的抽象数理语言表达方式改为大众能懂的自然语言★★★,即★★“大众化”或“大众话”★★。这一意义上的人文经济学,本意就是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修辞学★★”★,与《糟糕的经济学》一书作者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持有的观点相一致。
人文新样态★★★。人文经济社会形态的创造,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体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昭示了辉煌前景★★★。
在持续探索构建和完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进程中,要不断同步推进实践探索,让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互动共进,这既是推进理论创新的主要路径★★,更是我们的根本目的。要以历史视角深度思考把握从传统优势产业到现代科技创新产业一脉相承的人文经济脉络,如苏州吴江从传统的丝绸“一根丝”演化发展为世界500强民营企业的现代化★“一根丝★★★”(光纤通信),等等。
虽然★“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即“双强”的人文经济形态是世界历史性现象★★,但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要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完成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就要在植根于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现实土壤中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与人文经济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发端于“文化经济★★”,这正是源于中国大地的实践样本★★。
人文经济学探索也是世界普遍现象★★★。针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缺陷和在实践操作中人文缺失导致的异化危机后果日趋严重★,西方非主流经济学家也纷纷尝试以人文价值来修正和弥补这一局限。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经济与社会》等系列著作中★,从人文角度看待社会现代化进程,揭示经济领域包含的文化灵魂★★。从这一视角延伸的观点,影响了许多当代经济学家,如格里高利·曼昆、阿玛蒂亚·森、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对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引领★★★,主要需贯彻“五新”,即人文新目标、人文新动能、人文新赛道、人文新规则和人文新样态★★。
和合经济学包括对中华传统文明意义上的“经济★★”纲领意指阐释的“经世济民”(《抱朴子·审举》)★★★,即★★★“兼济天下”★★★“为生民立命”的君子之道;以“天时、地利、人和”打造“天人合一”的营商环境;以★“天下为公”“仁者爱人★★”“兼相爱交相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天下观为支撑的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发展共同体主义人文价值观;“义在利先”★★★“义利兼顾★”“义利并举★”原则★★★;★“和气生财”“和则两利”“和合共生”的和合经济学经营理念,等等。
作者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 任平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核心要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重大热点议题★★。近年来,研究和践行习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在人文经济学的探索与实践中★★,苏州走在了全国前列★,苏州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人文经济学研究院★★★,汇聚全球学者聚焦人文经济学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和内在规律不断深入研究,举办了多场高端学术论坛,推出了系列论著★★★,掀起了研究热潮。当前★★,持续深化研究新时代人文经济学需要进一步抉择方向和明确使命★★★。
苏州样本是习反复指明的具有示范效应的实践样本之一★★★。苏州样本,正在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活的创新实践贡献智慧,为这一理论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源头活水。苏州之所以能够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从而让现代化经济发展充分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是因为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秀丽的鱼米之乡,建城2500多年来文化昌盛,经济发达。自宋朝以降,苏州就率先发起向内生性现代化社会的五次探索(宋朝、元末明初、明中后叶、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千年探索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不断形塑着现代苏州样本,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现代苏州样本发展的鲜明特色。人文经济的苏州样本不仅以强盛的经济力支撑和推动现代文化文明的繁荣,更以崇文厚德塑造科技产业创新的灵魂,以精致高雅的人文品格提升经济境界,以★“为生民立命★★★”的人文关怀重组★“以人为本★”价值引领,以绣娘精工细作的匠心★“绣出★★”一个现代城市气质、“绣出★”现代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以“双面绣★”的和合精神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以★★“和衷共济”博大包容精神实现东西方的对接,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开放枢纽★。苏州样本的未来总体发展方向就是要以古老而现代的文明去强力撬动未来的发展动能,激活地区现代化发展内蕴的更深层、更持久★、更安全★★★、更稳健的文化力量★★。
人文经济学的江苏实践正在全面开花★★。南京秦淮区是古都金陵的起源地、南京文化的摇篮★★,秦淮文旅结合创新的娱乐业态,积极布局产业数字化,在新街口、夫子庙等地设立各类VR体验馆、VR展览馆,让市民和游客率先体验科技与生活的融合★★,使“古秦淮★★★”变身“潮秦淮”,展现“特而精、最南京★★”风采,大力开拓一条以文兴业之路;无锡滨湖区将轧钢厂旧址改造成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龙头的数字文化产业,开创了部省共建的全国首个数字影视产业园区,厚文之★“道”与精工之“技”相融共生★★★,为人们带来别样的人文经济实践启迪★★;南通着力弘扬清末状元张謇以深厚的民本思想和人文情怀将南通打造成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精神,不断打造“江海沪联动”城市格局;徐州全力“舞动汉风”★★,以★★“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迈精神大踏步跨向淮海经济区万亿元城市台阶;扬州遵循着“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总体思路,守住了古城历史文化底色,以大运河博物馆、“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古城保护风貌★★、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著名的世界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展现了人文经济学目标追求的新典范。
人文新目标。在产、城、人、文诸多要素关系中★★,以文立人,成为以文兴产、以文兴城的关键要素。人文为了人,文化是以人文而化万物,这就是人文经济的内在灵魂。人文就是凸显以人为本的属人性★★★、价值取向,经济创造的物品、经济价值究竟为了谁、依靠谁★★★、谁享有。人文价值优先性,将成为人文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方式的最大特点和最主要功能。
上述理解触及西方主流经济学★“人文缺失”病症的表象,但是治标不治本,因而与习指出的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文经济学存在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既要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把握世界各国人文经济学探索实践中的共同特征,又要强调弘扬中国特色★★★,以中国方案解答世界难题。
此外,欧洲正在探索以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范式、新道路。这一活动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相衔接但又存在差别,这一新范式的主要理念即保护、传承和弘扬都市优势文化传统,以推广该城市的文化生活来引领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截至2024年末★,已经有70多个城市入选★★★。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欧盟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作为国际样本展现了★“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的现实可能性★★★。
人文新动能★★。经济利益固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但是人的文化精神更是内在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历经资源主导★、资本主导、科技主导★,最终必然走向人文价值要素主导★。★★“人文经济学”就是“人文价值引领经济学”★★★。
创新引领★★★、资源和资本要素跟跑的格局★,使科技革命带动产业革命推动全要素生产力呈现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特征,这正是21世纪加速创新时代所呼唤的情景。科技革命不是价值悬搁或价值中立的,科技革命从战略布局到全盘规划实施,都可能在全球资本逻辑的操控之下、为资本逐利服务,科技革命充当着支配大众活劳动★★、消费和资本剥削的最新利器。科技革命一旦偏离大众的利益诉求,就会与大众对抗★★,成为以科技霸权威胁★★、利诱、统治大众的工具。因此★★,科技革命带动产业革命★★、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主导要素动能,必然最终要为符合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目的的人文动能所取代。
就世界范围来看★★★,在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中,若干国家和地区经济起步阶段的主导动能要素是资源★,工业化大多起步于资源型产业,如矿业、石油、盐业,等等★★。资源主导型经济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桶金”,但是,满足于资源主导型经济发展形态的国家和地区,在后续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往往竞争乏力★★。第二个阶段呈现对于资源型以外多元产业的追求和拓展★★,因而需要“三驾马车★★★”,即资本投资支撑、配套的大众消费和连结二者的市场贸易,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拉动效应。资本主导型动能应运而生★★。然而★★,资本主导型动能先天弊端也不断显现,与大众利益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第三个阶段★★★,即科技革命带来全方位的创新作为第一动能的时代必然到来。